世界肺癌日
每年11月为“全球肺癌关注月”,11月17日为“国际肺癌日”,今年肺癌日的主题为“重视肺癌早筛,规范肺癌诊疗”。这是世界肺癌联盟在2001年11月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,目的是呼吁世界各国重视肺癌的预防,提高人们的防癌、抗癌意识,普及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知识,从而有效地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
LUNG CANCER
#关于肺癌,你应该了解这些 #
提到肺癌,人们总是对它心生畏惧。自1985年以来,肺癌不仅是中国、也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[1], 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多于乳腺癌、前列腺癌和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。
图1.中国癌症死亡情况(2016年)
根据2022年2月,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肺癌数据报告数据显示,2016年新诊断为肺癌的人数为82.8万人,死亡人数为65.7万(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会滞后数年,此次报告发布数据为2016年登记资料),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.8%。这也意味着每天有超过2260人被确诊为肺癌,位居国内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,是我国名副其实的“第一癌症”[2],肺癌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。
LUNG CANCER
# 癌症早期筛查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一步 #
近些年来,癌症诊疗手段更新迭代,从手术、放疗、化疗“三板斧”时代逐渐过渡到精准治疗及MDT多学科诊疗的时代,不断突破既有生存期限。但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,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高达三百万[3],癌症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。居高不下的病死率不仅是因为癌症发病率每年不断攀升,更主要的是发现不及时。
因为早期肺癌的症状相当隐蔽。与普通咳嗽、气喘、肩痛相似,没有特殊的感觉,很容易被忽视,加上常规体检的B超、CT也很难发现早期肺癌,所以一旦症状严重,就医时多数已到了中晚期,有超过一半的肺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(III-IV期),早期(I期)比例平均只有不到20% [4] 。早期诊断出癌症可以大大提高生存期,以结直肠癌为例,I期患者5年存活率高达90%,而IV期患者仅为10%。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提高带瘤生存期,降低病死率的有效举措。如何能够更早地发现癌症成为一个重要命题。
图1.中国五种癌症男女性别首诊分期情况(2016-2017)[4]
LUNG CANCER
# 液体活检,从体液中搜寻肿瘤信号 #
传统影像学筛查技术往往只能发现较大肿瘤,此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;国际推荐的肺癌高危人群筛查手段低剂量螺旋CT(LDCT)确实可以降低死亡率[5],但同时也发现了更多的肺内微小结节,无法分辨良恶性,造成过度治疗;而内镜筛查侵入性较强,患者依从性较差。诸如AFP、CEA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临床中应用广泛,但普遍存在灵敏度、特异性不足等问题。
因此,找寻一种精准、有效、依从性高的早期筛查手段是降低患者首诊分期的必要条件,也是把握最佳治疗期提升患者整体生存的有效手段。液体活检正是一种可以满足上述条件的新途径。
图2.ctDNA的起源和液体活检中分析的各种基因特征[6]
LUNG CANCER
# DNA甲基化是当前最有潜力的早期检测技术 #
目前检测ctDNA的方法通常是基于对循环游离DNA(circulating cell-free DNA, cfDNA)中的体细胞突变进行测序,因为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少不了基因突变的参与,这对于有用药指导意义的突变非常有价值。然而,早期肺癌中突变的数量极其有限。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TRACERx表明,携带1cm³肿瘤的早期患者cfDNA突变丰度在0.008%左右[7],而cfDNA突变检测的检测限一般仅达到0.1%。与此同时,肿瘤组织还存在异质性,这也降低了检测cfDNA中特定体细胞单核苷酸突变的敏感性,从而稀释了在循环中可检测的信号。可以说肺癌的早期检出对检测敏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,好比大海捞针。